教育部辦公廳 中國科協辦公廳關于利用科普資源助推“雙減”工作的通知
教基廳函〔2021〕45號
各地各校要以“走出去”的方式,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就近分期分批到科技館和各類科普教育基地(天文館、科技園、動植物園、農業示范園、高校、科研院所等),加強場景式、體驗式、互動式、探究式科普教育實踐活動。科協組織要指導支持科技館、科普教育基地優先保障學校開展課后服務需要,開發精品科普課程,安排專職人員進行講解指導,切實增強科普課程的科學性、系統性、適宜性和趣味性。教育部門、科協組織要指導學校加強與科技館、科普教育基地工作對接,共同做好課后科普實踐活動計劃,保障活動有效實施。鼓勵科技館、科普教育基地利用節假日安排學生專場和家庭親子科普教育活動,向中小學生優惠或免費開放,積極吸引學生參加。支持有條件的科技館和科普教育基地開發研究性學習課程,組織有關專家指導有興趣的學生長期、深入、系統地開展科學探究與實驗。鼓勵科技館和科普教育基地招募中小學生志愿參加科普講解導覽等服務活動。
教育部門要會同科協組織將遴選推薦的有關科學家、兩院院士及科技人才、科普工作者納入教師培訓專家資源庫,支持開展中小學科學類課程教師培訓。統籌制訂科學類課程教師培訓計劃,創新培訓方式,注重依托科技館和科普教育基地,精心設計培訓課程,突出世界科技前沿、科學發展規律、科技創新成果和科學精神、思想方法等方面的培訓,開闊教師科學視野,提高教師科學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教育部在“國培計劃”示范項目中專門設置中小學科學類課程教師培訓項目,引領帶動各地加強中小學科學類課程教師培訓。教育部和中國科協組織有關專家開發研制與學校科學課程相適應的體系化配套課程資源,通過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向學校免費提供,為教師教學提供專業支持。
科協組織要加強科學素質類校外培訓機構設置管理研究,積極研制有關專業標準和工作指南,為有關管理部門加強科學素質類校外培訓機構規范管理提供專業支持。要以舉辦相關專業培訓或論壇活動、開展監測評估研究等為載體,積極引導科學素質類校外培訓機構提高管理水平和專業能力,配合有關部門規范整治各類傳播“偽科學”的校外培訓活動。
來源:中國科協網